疫情下的情绪调节与亲子教育

QG620.haO22。CoM

 

目前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已影响到全国,亿万国人响应号召自觉居家隔离,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也延期开学。这种情况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居家隔离之后,不少民众出现了焦虑、恐慌等情绪,势必带来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因此,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情之下,影响情绪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我们与疫情的直接相关性、居住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际互动模式、平日的工作规律模式以及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等。同时,由于学校停课不停学,教学模式的变化,亲子相处模式的改变,都会引发不少亲子问题。因此,疫情中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开展亲子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

 

保持的规律生活节奏,能与情绪独处

疫情期间同样是居家,有不少人的状态却很“惬吖意”,家庭生活秩序井然,依然可以继续高效运作,充分利用各种公益资源开展学习。能如此保持安定的人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个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尽管疫情打乱了已有的日常节奏,但因目标明确可迅速根据环境条件做出适应性调整,继续出发;二是日常生活起居节奏有保障,这个生活节奏可能会不同于平日的作息规律,但是也可以保证高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多年前看过一本书《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崩溃》,作者介绍了各种应对社会经济困难时期的准备工作,最后讲到,如果真的面临经济大萧条,与其焦虑担忧,不如接纳现状,将之作为一个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期,不断充实自己。这也是可以安定自己内心的一种信念。可以趁这个机会审视自我,处理过去一直存在而没有机会去面对的问题。阅读、学习、思考、公益咨询等渠道都可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思考目前的状态,想象自己的理想未来,找到两者间的差距和可能路径,设定一个最近的目标点。可以问自己:我现在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帮助我更接近我的目标?这样,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平衡认知评价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她像是一位好编剧,会拿着你的素材,告诉你过往的每一刻是如何演变为现在的当下时刻。用心理学的视角看一个人,会看到“一个人的史诗”。

当你尝试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情,去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预估可能发生的未来路径,会让自己有种高屋建瓴的感觉。如此,可以跳出当时的情景来看问题,就会更理解自己言行表达背后抱持的是什么立场?当时为何忽视了重要的信息?而那些被忽视的东西是否值得引起重视?这样不断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面对问题时也会不惊不乍。

 心理学让我们了解到大脑的运作机制,认识情绪、认知行为之间的交互影响。这对于情绪认知和控制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比如:以前的我,面对不同意见时,常常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现在这些情绪变少了。我若自己感知到自己的愤怒,就会立马停下来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对我意味着什么?对我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我需要正视和改进的是什么?然后就会考虑如何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者行为,并去努力尝试。另外,以前我会自我设限,立场唯一。通过心理学的系统学习,现在我看待各种发声、各种信息时,会思考答案的多元性,这样,更容易平静下来。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亲子关系

居家期间的亲子关系教育,父母需要多花精力探讨的核心是“教育理念”。一旦理念确定了,教育实操就是一个理念的多元应用过程。儿童教育活动形式围绕父母的教育信念,根据儿童身心成熟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空间条件等资源条件来延伸拓展。如果发现教育沟通效果不佳或者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理念预期,就得重新思考、调整应对策略。

QG620.haO22。CoM

 

QG620.haO22。CoM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除此之外,教养儿童,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QG620.haO22。CoM

 

一是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生长发展规律。这可以解决父母大约80%的烦恼,比如我的小孩目前4岁半,我会首先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生理上的营养需求,按需满足。另外,我会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他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提出,4岁处于学龄前期,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要培养的品质是主动,需要注意内疚与主动之间的冲突,而下一阶段的人格品质课题是勤奋。

 

二是家庭教育理念要统一。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家庭内部并行两套以上不同的,甚至可能是相背离的教育理念系统。因为教育背景、人生经历不同,都可能有自成一格的教育信念系统,不能强求千人一面,只要在正向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范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统一即可。

 

三是提升教育时机的把握能力。这样能保证儿童在生活过程更愉快地接受教育,更深刻地学习。根据心理学知识,儿童教育途径上可以有“机会教育”和“生活化教育”。机会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逮到“问题”出现来的机会进行教育,此时的教育效果最好。什么算“问题”呢?这是问题本身很严肃。家长首先要学习什么样的“儿童问题”算“问题”,可以通过掌握儿童(0-18岁)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来判断。至于逮到机会后怎么把握,比较推荐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家长示范,先把事情妥善处理结束,再鼓励儿童自己尝试;二是“问题”牵涉到他人或比较严重的,家长先与儿童一道把“问题”扛下来,事后再分解回顾。

“生活化教育”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教育要基于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学习要对生活有用。这就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转化,儿童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促使生活质量提升。简单来说,“生活化教育”的低标是培育“儿童动手能力”,高标是培育“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高标的亲子教育,促使儿童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儿童较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四是允许并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家长作为强势的一方,常常会不自觉地剥夺儿童有不同意见的权力。独立之人格是家长可以送给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当家长把儿童的观点当做成人的观点来独立看待和平等讨论的时候,儿童的人格就得到滋养而成长。

 

QG620.h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