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最近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单独陪老大玩”的视频,评论中有很多作为家中“老大”的网友深表赞同。

 

贺教授指出,最近几年的研究都发现,多子女家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已经超过了独生子女家庭,基本都出在老大身上,老二老三的出生对老大伤害特别大。

 

QG620。hao22.COM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三胎妈妈在一个育儿博主的主页上留言,说家里老大的问题很多,自己对他很不满意,虽然老大学习不错,也有兴趣读书,但在心理上行为上她总觉得老大不健康。

 

她说老大平时总是会说假话,常常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稍有不顺心就开始发火,就像撒泼似的,还经常跟弟弟妹妹抢东西。

 

这让三胎妈妈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些关系?

 

育儿博主的一段话,道出了几乎所有多胎家庭中,老大的糟糕处境和心声。

 

“在没有小的之前,大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有求必应。后来有了小的之后,父母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都转移了。

 

虽然父母觉得还是尽可能照顾到了老大的需要,但是从他的角度看,和以前比,那是反差巨大的。

 

这时候父母往往还会希望他自动就变得懂事,自己照顾自己不说,还要他照顾弟弟妹妹,让着他们,有了争执一般也会判定是他的不对,觉得他大,他理所当然就应该让着弟妹。”

 

多胎家庭中的老大往往可能会出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是委屈与嫉妒心理。

QG620。hao22.COM

 

著名心理学家Alfred Adler曾提出,家庭矛盾的发生,有时只是因为家庭中多了一个新生儿。

 

2014年,美国权威杂志《双亲》中有研究提出,老大嫉妒新生弟弟妹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定会发生的。

 

这也是多胎家庭中,老大由于弟弟妹妹的出生,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而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老大出现的很多心理行为问题,都是由委屈及嫉妒心理引发的情绪反应而产生。

 

二是同胞竞争障碍及攻击行为。

 

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同胞竞争障碍”这个问题被列入儿童情绪障碍项,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中,表现为儿童对弟弟妹妹的怨恨情绪或竞争行为。

 

例如,与弟弟妹妹争夺父母的疼爱和陪伴,对弟弟妹妹表现出故意破坏东西、或攻击性行为。

 

有研究者指出,老大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多胎直接造成了该问题,而是“家长忽略了对二胎与老大之间交流互动的管理,同时未能注意到二胎到来后,原独生子女(老大)面对家庭关系变化后产生的心理活动,”造成了多胎家庭中老大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是退行和退缩行为。

QG620。hao22.COM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退行”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使用之前已经学会的、熟练了的应对方法和适应技巧,而是采用早期生活中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以此降低自己的焦虑,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例如,原本可以自己单独睡觉的,非要与父母一起睡;原本已经可以独立使用筷子吃饭的,非要用勺子或者用手抓着吃饭;受到委屈要哭闹很久,非要父母一直抱着不放等。

 

还有一些老大在长期经受多胎家庭环境影响下,会出现回避社交、变得过于内向等退缩行为。

 

我的朋友家两个男孩,老大曾经是非常活泼健谈的,见面总是会很热情礼貌地跟我们打招呼,但是在有了弟弟之后没多长时间,很明显地感觉到老大越来越不喜欢讲话。

QG620。hao22.COM

 

有一次和他们一家见面,弟弟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并且很擅长博取大家的关注,而老大好多次想要说什么,却又被压回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得这个老大当时脸上那有点落寞的黯然神情,他也才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啊。

 

因此,多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更多地关注,作为多胎家庭的父母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呢?

 

1、增加对老大的关注,和单独陪伴。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研究认为,由于孩子的出生次序不同,父母对其的抚育方式以及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也不同,出生次序不同的孩子在需要及对需要的满足不同,从而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和生活方式。

 

多胎家庭中的父母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关爱家庭中老大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要,意识到多胎对老大成长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意地增加与老大单独陪伴的时间。

 

每天抽时间单独和老大在一起,安排一段独处的时光,哪怕只有几分钟时间,可以专心地和老大聊聊天,陪老大一起看书或者玩游戏等等。

 

关注老大的兴趣爱好和突出优势,并且在适当的时间给老大必要的引导,这会让老大感觉到父母在意他、理解他。

 

休息日可以安排一些和老大单独相处,和一起从事的活动,让老大在亲子陪伴中体验父爱母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增加与老大的情感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接纳他的情绪体验,让他感受到更多父母的关爱和接纳,帮助他增强解决问题及困难的决心。

 

2、建立新的情感关系,增加安全依恋。

 

在心理学中,“依恋”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个体与养育者之间建立的一种情感联结。

 

依恋需要的满足对个体的生存、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日后的情绪情感正常化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将依恋划分为安全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后两者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有研究显示,年幼儿童与其他人包括弟妹的关系,会受到年幼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的影响。

 

这也就不难理解,之所以同样都是多胎家庭,有些老大会出现之前提到的心理问题,而有些老大并没有出现。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来,那些多胎家庭中老大能够继续心理健康成长的情况下,老大往往前期就已经与父母之间形成了安全度非常高的依恋。

 

这类家庭往往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情感投入也更加合理充分,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他们也会提前和老大充分沟通即将面临的变化,并能够让老大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而之前并没有与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的老大,就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时对于父母来讲,也是一次再次与老大建立新的情感关系的契机,通过日常心理需求满足、每天给予拥抱、及时发现他所取得的小成就并赞扬鼓励等,借此进一步拉近父母和孩子间的情感关系。

 

让家庭中的老大在新的、更加亲密的情感关系中,逐渐增加其安全依恋。

QG620。hao22.COM

 

3、提升老大的家庭地位,增强其责任感。

 

心理学理论认为,儿童早期是“自我中心化”的,他们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不是客观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个体在行为和观念上完全以自己为主。

 

因此,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被分割甚至是被剥夺时,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嫉妒情绪,从而做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资源,使自己处于优越者的地位。

 

而“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同一事件或物体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儿童3岁之后基本具有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由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分属不同主体但还不能对此具体区分,逐渐发展到能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视角上思考问题。

 

因此,对于多胎家庭中3岁以上的老大,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作为父母可以借助他们的这种能力,鼓励他们对弟弟妹妹的处境和爸爸妈妈的心情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从而减少矛盾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借此提升老大在家庭中的地位,鼓励老大积极参与到家庭中,帮助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的“共同事业”中来,从中收获成就感,增强其家庭参与感和责任感。

 

曾经在网上有一段关于“为什么要生孩子的最好回答”,引发网友高赞和热议,那就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为了付出与欣赏,共度一段难忘的经历。”

 

既然我们选择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那么作为父母,就要在孩子生命之初充分给予关爱和陪伴,让这个生命健康快乐,而不是委屈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