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父母和孩子相处之道

 

前些日子有很多朋友来跟我诉苦,辅导孩子学习真的是太难了。

 

尤其是疫情期间,孩子上个网课不停开小差,写作业也是磨磨蹭蹭,家长忍着怒火(bao tiao ru lei)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感觉心力交瘁。

 

真是孩子不急急死家长。

 

不管吧,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老师也会责怪家长不负责任。

 

管呢,自己平时上班已经很累了,回来还要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很影响自己的心情,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到底怎么办才好?

 

01>>  

  耐心沟通,善于引导

 

前些日子,在朋友小A家吃饭,饭后小A催促着儿子去写作业。

 

我好奇地观察了一会,孩子在写作业,小A在旁边刷手机,不时就传来两声小A的怒吼。

 

这孩子写作业也确实不认真,东倒西歪,嘴里总嘟囔着,边写边问问题。

 

小A不耐烦地皱着眉头,孩子则像个小滑头,似乎很喜欢惹恼大人的感觉,让大人围着自己转。

 

后来,我听到他们在争论“我为什么只能跟好学生比不能跟差学生比”这个话题。

 

孩子说,为什么总要我跟好学生比成绩?我和差生比,我成绩也比他们好啊。

 

小A说,你当然只能跟好学生比成绩!你当然只能跟比你优秀的人比!

 

最后,孩子对抗不了母亲的“权威”,只能不甘心地乖乖闭嘴。

 

写完作业以后,我跟孩子聊了一会。

 

 

我问他,“你想做好学生还是差学生?”

 

他思考了几秒说,“做好学生就是太辛苦了,差生比较轻松。”

 

“是啊,学习确实比较辛苦。但是辛苦有什么回报没?”

 

“考试考好了,老师会夸奖,回家不会被爸妈骂,我也会比较开心。还有,可以学到知识。”

 

“那你想做好学生还是差学生?”

 

“还是做好学生吧。”孩子回答。

 

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在家庭和学校的作用下,画满了条条框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家长很容易跟孩子灌输一种思想,我是大人,我说的就是对的!

qg620.haO22.CoM

 

尽管孩子无力反驳,心里却是不服的。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的时刻,心里的那些疑问将会不断浮现,那时候家长的权威已捆不住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听从父母。

 

所以,强制的口令确实简单粗暴,但耐心沟通,善于引导,才能让孩子自己思考,建立他们初步的价值观。

 

02>>  

  把选择权归还给孩子

 

小A这样的家长是很常见的。

 

他们确实是一心为了孩子,白天上班赚钱,晚上教育辅导,周末陪着上兴趣班,生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极力把自己认为好的都给孩子,仿佛是在帮他们铺平道路,让他们只需大步向前走,就能走向美好未来。

qg620.haO22.CoM

 

可往往,孩子并不领情。

 

因为这些选择,大多是家长的选择,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你说要好好学习,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学习,而学习那么辛苦。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是很多学生中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他们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仿佛学习只是为了家长。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这里提到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前提是,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引导而不是控制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思考问题。

 

最后,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

 

经过前期的引导,通常孩子会做出跟家长一样的决定。

 

不一样的是,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掌控感,经过思考和选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累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明白自己的需求和期待,这才是真正通向幸福人生的平坦大道。

qg620.haO22.CoM

 

03>>  

  孩子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当孩子有了选择权,相应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我的另一个朋友J,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

 

早上孩子赖床,她不会骂骂咧咧,心急火燎,而是告诉他,再不起床就会迟到被老师批评了。

 

当孩子真的迟到被老师处罚后,他就知道得按时起床。

 

晚上辅导作业,她会让孩子写完以后,自己再检查一遍。如果是她检查出来的错误,那么就得罚抄10遍。

 

这样,孩子就不会自己随便完成作业,把检查的“重任”丢给家长。

 

选择兴趣班也是一样。让孩子自己选择,选择后就必须坚持。

 

很多时候,家长总把孩子的压力转嫁给自己。

 

不仅为他们做选择,为他们承担压力和焦虑,还为他们承担行为的后果。

 

这样的家长很辛苦,也让孩子减少了对自己的责任心独立性,凡事依赖家长。

 

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不需要永远做指引者,有时候只需要做个好的监督者。

 

让孩子了解规则,清楚后果,监督执行即可。

 

04>>  

  和孩子共同学习情绪控制和共情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很多家长也会学习育儿之道。或许对于家长,困难的不是方法不懂,而是执行困难。

 

知道对待孩子应该耐心,却忍不住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抗议吵闹,心烦意乱只能违背既定规则满足他。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人的心理容量有限。

qg620.haO22.CoM

 

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每个人心里都会积累些负面情绪,伺机待发。

 

在有限的精力中,自己还没来得及消化负面情绪,又得处理令人头疼的亲子教育问题。

 

家长很难保持温柔耐心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所以,控制情绪成为家庭教育的一大障碍。

 

这既是常态,通过努力也可以改变,那就是和孩子共同学习情绪控制和共情能力。

 

首先,和孩子一起识别情绪词以及这些情绪可能出现的场景,把这项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相互理解对方的感受。

 

例如:

今天妈妈很凶,我觉得很委屈,很伤心(孩子)。

我忙了一天特别累,回到家你大吵大闹,所以我很生气(家长)。

 

qg620.haO22.CoM

然后,随时可以把这项练习运用在生活中,相互体谅。

 

例如当家长和孩子发脾气,情绪平复后主动道歉,告诉孩子自己当时的感受,同时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感受,相互包容。

 

最后,在双方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达成一些协议,减少未来生活中的类似冲突。

 

家是个充满爱的地方,少一句争吵,就多一份温暖。

 

大人不以怒吼交流,孩子不以耍赖谈判。

 

这也是给孩子的情商教育入门课。

 

05>>  

  你给不了孩子你没有的东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这个爱情结晶孕育的小生命,承载着父母的期待和盼望。

 

多少家庭在新生命到来后,改变了原来的家庭模式,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

 

生怕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前途不够光明。

 

根据期待效应的解释,照理来说,只要父母对孩子保持着好的期待,就会对孩子产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最终很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奇怪的是,很多父母会期待孩子的未来胜过家长,很多孩子却在潜意识里害怕自己超过父母。

 

从我们身边不难发现,很多人都和父母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相近。

 

或许有各种原因以致这样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父母给不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

 

一方面是父母思维的局限性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另一面孩子对于未知的领域也很可能抱有恐惧,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曾经告诉我,他母亲怀他的时候,一直在努力学习,身边的人笑她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干什么,而后来他们家的生活条件比其他身边的人都好。

 

那时我这位同学高考失利,选择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接着又读研究生,现在去了国外发展。

 

当我听到他母亲的故事之后,尽管当时他高考落榜,但对于后来的事我一点也不意外。

 

他母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了他,要有自己的目标,确定目标就坚持不懈奋力前行,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越努力越幸运。

 

学无止境,哪怕已为人父母,可以学习的东西也有很多。

 

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自己做不到,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鼓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轻言放弃的毅力,有一天孩子能突破自我的局限性也未可知呢。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