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瘾好了1|网络只是替罪羊,背后是受伤的孩子➕哭泣的父母

网瘾是什么?从医学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部分学者只是把网瘾形容成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和过度依赖,但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是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例如孩子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而不集中注意力学习,孩子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年纪轻轻就高度近视,孩子过度沉迷网络而导致言语过激等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问题,无不暗示着网络就是一把尖锐的剑,斩断孩子的人生、未来以及前程。

 

在我读书的时候,学生上课打瞌睡是常见的事,同年级的我们会觉得这个学生在晚上的时候一定是勤奋用功学习,而固定思维的老师们总是一致的认为,这个学生肯定在晚上的时候去打游戏、玩手机、看小说,以及各种与网络沾边的事情,都给予否定和批评,他们认为这个学生第二天的疲惫感是来源于学习的概率为零,这就是惯性认知,在老师的思维里,熬夜等同于上网,就是“网瘾”。这个社会现象仅是人们对于“网瘾”错误认知中的冰山一角,却足以达到以偏概全。

 

父母往往也是如此,只是父母所理解的网络与老师们有所不同,父母将无数在他们看来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孩子在他们的熏陶下成长,他们总是认为孩子会沿着他们的教育轨迹吸收知识和成长,却忽略了在这个互联网普及和飞速运转的时代,网络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平台和视野极大地拓宽了,加之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那些短短的几分钟视频却像有魔力一般吸附住人们的眼球,无论是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不可避免掉进短视频的无底洞,这让孩子们觉得眼前那块与世界连接的小小屏幕更加有趣,好奇心与探索欲使他们越陷越深,他们更加愿意在网络的世界享受乐趣与激情,伴随着网络时间的消磨,孩子与父母亲近程度潜移默化改变,孩子脾气变得暴躁,性格低沉,愈发空虚的心理问题源源不断的涌现,父母却毫不自知事态发展的源头,用着尖酸的话语,借以长辈的姿态教育批评孩子的错误,这才是问题的可怕之处。

 

父母用着传统社会教育的方式看待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成长下的孩子,可网络又有什么错?这无非都是父母归避自己错误的理由。

 

当孩子偏离健康的成长轨迹时,“网瘾”被大多父母扣上了“替罪羊”的帽子,当父母意识到这所谓的“网瘾”有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突然间开始唠叨起来,而唠叨的潜台词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知道要怎么做”,所以“你要听我的,按照我的话去做肯定没有错”。这让原本就不自信、内心渴望肯定的孩子更加对父母感到失望,厌烦。

 

父母常常在无意识中强迫孩子做着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执着于改变孩子,可孩子不是他们的复制品,他们拥有独立的思考和完整的灵魂,有主动性和自主性,父母不能一味的喋喋不休,被动的被传统观念牵着鼻子走,否则孩子的自我空间和独立意识被严重压抑,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冲突和痛苦,久而久之便本能的产生反抗。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言:“如果孩子对父母绝对忠诚,那就意味着,孩子的生命将彻底被包在父母的空间之内,他们不可能去创造自己的空间了,长此以往,会被世界束缚。相反,存在叛逆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更可以勇敢地去创造他们的空间与规则,世界因此也会不断改变。

 

“因此,在孩子心理健康这方面的成长,父母不能急于求成,用蛮横的行为限制孩子。陪伴是一个浪漫的词,更是一个充满温暖的词,任何一位父母与孩子都希望在能够拥有一个温和、充满善意的家庭,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领头羊,舵手,与其责怪孩子不如陪着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学会接纳,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心灵碰撞出来的是潜藏在心底最深的秘密,最脆弱的感情,切莫让孩子的真情变成无处发泄的怨气,最后只能走上网络寄托的道路,那么成瘾便避之不及。

QG620.haO22.Com

 

网络是只替罪羊,那么真正的罪魁祸首又是谁?或者是什么?

 

许多人认为孩子网瘾是因为缺爱,其实不然,很多心理学者认为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爱,缺乏父母的关爱。

 

在现实表层来看,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但缺爱到底是不是导致网瘾的核心因素呢?通过所接触的案例追踪发现,缺爱仅仅只是表象,背后更直接的原因则是父母缺位导致的管理疏漏。在我支教的一段时间里,我接触过很多被父母送来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十一二岁的,也有十五六岁的,其中有四位学生,在学校待了仅仅三天的时间,就在一次课间活动时间偷偷逃出学校,当询问他们为何如此做的时候,或者换种方式,要如何他们才愿意留在学校,答案十分的统一,只是想要一部手机。

 

QG620.haO22.Com

这时候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责怪孩子为什么如此不懂事,偷偷跑出学校,让父母老师担心,就只是因为一部手机,很少有人会去思考为什么他们那么需要手机,他们的父母又为何将他们送来封闭式管理。因为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一方,从不换位思考,甚至送孩子到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就是为了轻松,减少自身压力在陪伴孩子中直接将手机和iPad交给孩子带孩子一起玩,最终导致孩子从小网络成瘾,就像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是天生的,这样从小”培养“出来的网瘾也会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带来”后患“。

 

网络本身没有错,若加以利用则是一把尖锐的利剑;孩子更没有错,若加以悉心教育便能教化,健康成长;是父母错了,网络不过是他们教育缺位的”替罪羊“,蒙蔽双眼的借口。

 

QG620.haO22.Com

父母教育缺位的孩子从小便缺乏安全感,缺乏爱。时间就像河流,你不可能两次触摸到同样的水,因为已经逝去的将一去不复返,当下父母能够做的便是承担起未尽的责任,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走出网络困境与拉开网络的距离。

 

首先,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主体是父母。一些父母向心理老师反映孩子上网成瘾,希望通过心理老师对孩子的疏导达到消除网瘾的目的,其实这是困难的,也是一种误区,因为矫正网络成瘾是需要父母来操作的,心理老师只能为父母提供矫正的方法和方案,但并不能代替父母的努力。

 

父母要跳脱禁锢的传统思想”对症下药“,网游是这个时代的可卡因,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纪录片《网瘾》中,中国网瘾治疗的陶然教授坦言“戒除网瘾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当孩子们感到孤独时,游戏便乘虚而入,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和虚拟人际互动使孩子成就感得到满足,如果让孩子完全杜绝电子设备,是很困难的,父母要主动出击。

 

俗话说,“不想长草,就中庄稼”,世界是个万花筒,为孩子寻找一个能够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替代品”,例如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一起跑步,一起骑行,一起计划,在平淡的生活中探索惊喜。“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发现一切事物有迹可循,看似不可能却处处藏着玄机,拨开云雾,才能见真心,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亦是如此。

 

QG620.haO22.Com

其次,父母“动机性面谈“起到一定的开导的作用。比起苛刻的责骂,一个简单的安慰,一句“我相信你“,胜过千言万语。孩子是有怜悯性的,善良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带着恶意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渴望被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慷慨,还有情感。

 

QG620.haO22.Com

道路岔口交错而生,只是有的孩子迷路了,如我上述所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舵手,当船帆迷航时,给予水手帮助。父母在孩子迷路时,要有目的性、动机性的开导孩子,鼓励孩子,教育他们如何明辨是非,用正确的口吻与孩子交谈网络的优劣之处,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走向光明大道。

 

矛盾因对立而存在,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凡事都有对错、利弊之分。网络会成瘾,自然也能戒瘾,道路任重而致远,无论是父母的原因,亦或是孩子的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最不可取,乘风破浪扶摇直上,直面问题,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耐过寒冬,落尽寒梅,孩子不再受伤,父母不再哭泣,网络不将是“替罪羊”。